相关链接

首页 >> 时事评论 >> 正文

新华网评:守两袖清风,成一身傲骨

时间: 2012-12-07作者: 吴定平来源: 中国日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历史名言,也是他自身人格的真实写照。最近,由鲍人所著、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清风有骨》一书,作者以详实的史料、散文的笔触、传记的体例,真实:再现了范仲淹名垂青史、傲骨凛然的一生,读后让人心绪难平。

  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虽屡遭奸佞诬告、数度被贬,但矢志不渝、不折不回。他也因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赢得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如欧阳修等人的推崇与尊敬,赢得他从政过地方百姓的爱戴与怀念,以致他病逝后“四方闻者皆为叹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更称他“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何以享有如此高的声望和评价?从《清风有骨》一书中可以看出,答案不仅在于他具有“力挽狂澜、治疗国家沉疴宿疾的能力”,更在于他崇尚气节、看淡功名的道德操守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这种精神品格,也就是后人所诠释的“士大夫精神”。

  在儒家思想主导的封建时代,像范仲淹这样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想信念的士大夫还有很多,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在今天看来,他们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他们胸怀天下、秉持操守,敢于责任担当的精神却震古烁今。

  掩卷沉思,闭目遐想。其实,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秉持一身浩然正气,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不惜牺牲、勇往直前的,又岂止范仲淹等人。翻开中国近现代历史,百余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拯斯民于水火”而奋起抗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光明可赞的前途”而前赴后继;在社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又有多少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支撑他们的是一种信仰,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道德传统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不会成其为优秀的民族,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不变规律。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媒体的见面会上一再强调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这种厚重的责任意识,彰显的不仅是执政党的信心、决心和承诺,体现的更是执政党的自觉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从历史和现实中读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的夙愿而不懈努力。而这,也许正是鲍人撰写《清风有骨》的一点希冀吧。